举旗舰媒体之力, 助剧场好戏连台 总台多语种影视传播创新实践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8日 点击数: 字号:

9月2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主办,芒果TV承办的“电视中国剧场”论坛在北京隆重举办。这是“电视中国剧场”论坛首次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翻译制作中心主任王璐出席论坛并发言,“中国联合展台”微信号现编发发言全文,敬请关注。

影视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和跨文化交流的鲜活话题。40年前,美国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巴西的《女奴》、英国的《安娜卡列尼娜》、日本的《姿三四郎》让我和我的同龄人自年少起就打开了看世界的一扇窗。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影视剧对外输出渐成规模,如今的我们正在让世界各国受众通过荧屏和影视作品看中国。“电视中国剧场”作为推动国产影视节目走出去的品牌项目,参与机构众多,影响力显著。总台影视翻译制作中心有幸参与了“电视中国剧场”从开端到阔步发展的全过程,累计使用29种外语译制了9824集(部)超过34万分钟的国产影视节目,实现五大洲39个国家47家媒体落地播出。

模式创新始终是我们作为媒体参与“电视中国剧场”建设的重要发力点,比如:

注重培育市场,把握市场化合作关键机遇。 2014年,我们在埃及国家电视台播出的《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将该台黄金时段收视率从1.39提高到3.1,吸引了中国长安汽车、百度阿语搜索引擎的广告投放。次年与埃及广电联盟签署了阿拉伯地区首个《中国剧场》栏目化合作协议,电视剧《父母爱情》在埃及国家电视台播出后再创3.8的收视率新高、400多万人观看。目前已累计在埃及播出8部中国电视剧,“国剧“悄然成为收视保障。

适时举办海外观众见面会。

2017年,我们在蒙古国家公共广播电视台开办《中国剧场》,借电视剧《生活启示录》的现象级热播,与蒙方联合举办主创人员蒙古观众见面会。这是中国影视剧在国外举办的第一个观众见面会,引发两国媒体高度关注,被我驻蒙使馆评为当年中蒙人文交流十大新闻。

打造周边中华影视文化圈。

近年来,我们持续深化与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尼泊尔、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的媒体合作,《鸡毛飞上天》《欢乐颂》《智造美好生活》等一批作品受到对象国观众和同行赞誉。更多总台出品的文艺文化精品节目也在华流国剧的区域影响力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北京冬奥会前夕,我们在韩国OBS京仁电视台开办的《中国剧场》播出纪录片《冰雪道路》,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致信称赞中韩影视交流为传播冬奥文化作出的贡献;春晚、《如果国宝会说话》《航拍中国》等一大批总台出品的精品节目也得以在各国大屏的《中国剧场》时段中持续绽放光彩。

策划举办海外区域展播展映。

2021年,我们连续策划举办两季“中非情缘”中国影视节目展映,累计触达非洲全域近5亿受众。同年,以拉美地区G20国家巴西为支点举办“中国影视作品展播季”,并在2022年趁热打铁,举办“中拉情缘”中国影视作品展播,活动自6月启动以来,已实现在拉美10国16家媒体落播。

开展影视文化外交。

2018年7月,在习近平主席有关国事访问前夕,总台分别在阿联酋和塞内加尔举办《中国剧场》签约仪式,《欢乐颂》《北京青年》《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等一批阿拉伯语版、法语版中国影视节目陆续在当地播出。2022年3月,中国和尼加拉瓜恢复外交关系后的第105天,作为双方首个影视节目播出合作项目,在尼加拉瓜国家电视台开办《中国剧场》,陆续播出电视剧《外科风云》、动画片《中国熊猫》、真人秀《功夫学徒》等6部作品,很受欢迎,部分作品已启动重播。

支持国产影视走出去,总台的经验或者说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背靠首屈一指的语种实力,以专业制片统筹境内外资源,精细化完善流程,高质量完成译制工作。 十年间,我们从自主国内译制到境外本土化译制、再到内外联动高效配合,资源渠道越来越多元,流程管理越来越精细,能确保因情而异、一语一策、多快好省、保质保量地完成译制工作。 二是落好增量盘活存量,大小屏配合、合作媒体与自主渠道并用,最大化实现复用复播。

深挖作品的二次传播价值,通过策划举办海外区域性展播展映,保持译制作品在授权传播期内的活跃度。同时,充分发挥专业媒体优势,围绕重点作品策划生产短视频衍生品,在海外形成大屏播、小屏推的战术配合,让一次译制投入换来多重传播影响力。

投身“电视中国剧场”建设,让我们得以深刻感悟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深挖跨文化影视传播的巨大潜能。如何把影视故事讲好讲透,不断提升传播效能,在此提出三点思考和建议:

一是适当加大“电视中国剧场”人文专题片纪录片的比重。

“剧场”以剧为主,也有电影、纪录片、动画片、综艺节目等多元化类型和题材设计。其中,电影电视剧更受亚非拉受众欢迎,而人文专题片纪录片则在G7G20国家更具传播潜力,资金投入小,在传播中国理念、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华文化方面的表达也更为有力。

二是鼓励译制传播模式创新,根据对象国播出平台的播出习惯、受众需求和投入产出比,提供整片译制、字幕译制、剪辑译制、改编译制、创作加工译制等多样化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们在总台原创影视作品的对外宣介中就大胆尝试了多种译制方式。

比如,我们从百集党史专题片《山河岁月》的脚本里精挑细选,创作了10个中视频短故事,包括“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有本‘禁书’很甜”、“当年的邓小平副总理从巴黎代购了啥”、“纳米比亚国父努乔马从毛泽东那里学到的宝典”“鲜为人知的中国007---中央特科的故事”等,部分作品在2021年建党百年前夕连续对非播出28天的“中非情缘”展播活动中,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收视成绩,法国、老挝等对象国媒体还主动给我们下播出“订单”。 再如,在译制《2022年总台虎年春晚》精编字幕版时,我们放弃了中文脚本,采用原创英语文稿加多语种译制的方式,字幕出什么、出多少、怎么出、何时出,一切都从受众观赏需要出发,预判问题、送上答案,打造舒适的伴随观看体验,真正做到了把春晚这台浓厚的中华文化传统大戏讲好讲透。节目陆续在英、德、意、葡等26个国家的30个主流媒体平台播出,150条多语种短视频通过总台多语种境外社交媒体及海外授权合作方对外发布,阅览量达1700多万次。 部分“电视中国剧场”的作品也从我们的剪辑译制和多语种立体式宣推服务中获益,如纪录片《风味人间》就需要根据对象国的宗教习俗进行大量剪辑,《安家》《小欢喜》和《陪读妈妈》等电视剧通过我们境外社媒账号“看剧学中文”系列产品,开辟小屏触达途径,让海外网友真切感受当代中国都市生活脉搏的同时,逐步建立起对国剧美誉度的认知。建议“电视中国剧场”在政策和版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支持译制和宣推模式创新,让传播效果更上层楼。 三是鼓励“电视中国剧场”参与各方、包括稳定运营海外业务的企业间扩大横向合作。

许多参与建设主体都同时具备一定的节目原创、译制宣发和平台投送能力,如形成合力,就能从源头的版权内容获取和上游的译制资金配比、到中游的精细化译制加工和下游的矩阵式海外触达,实现全流程效能最大化。我们盼望在“电视中国剧场”带动下,充分利用总台44个语种的融媒体宣发能力和海外合作媒体资源,为优秀影视内容创作方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一流的传播服务,也诚邀各方伙伴与我们开展共赢协作,共创国产优秀影视作品走出去的下一个精彩十年。

让我们合力将“电视中国剧场”打造成为一个集纳群智、汇聚群力的引力场,支持优秀国产影视文艺作品昂首阔步走出去,让世界各国受众认识并爱上屏幕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