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视阈下现实题材剧“出海热”探析
现实题材剧始终关注社会发展和时代故事,反映一个民族对自身发展、社会进步和世界关系的关切和反思,是跨文化交流中能有效讲述中国故事的视听文本。近年来,越来越多国产现实题材剧“出海”,成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文化样本,但国际传播力和文化影响力还有待提升,还需从跨文化传播理念、方式和平台搭建等方面优化“出海”策略。
一、现实题材叙事与跨文化语境的内在契合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传播不仅是不同文化寻求高效沟通的过程,也是语境化的传播话语实践。现实题材剧在跨文化传播中有着天然优势,既发现不同文化的共同性和契合点,降低文化折扣和传播壁垒,又积极回应世界关切,通过共识议题和有效课题的探讨构建共同意义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去他者化”。
(一)不同文化价值观差异构成复调的传播语境,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发掘共同点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策略
尽管现实题材剧以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为基本坐标,但往往采取贴近生活的叙事方式展现,使得剧集善于发掘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表现出对平凡生活和真实情感的关照,极易激发海外观众在生活和情感层面的共鸣。讲述婚姻生活的现实题材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播出时,毛豆豆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就迅速引发了当地人的共鸣。坦桑尼亚观众明确表示了共情,“结婚了,要和公公或者婆婆住在一起,这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当我看到豆豆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吃惊,别的国家原来也有这样的问题”。在关注家庭教育的电视剧《小别离》的蒙古国主创见面会上,观众反复提问的都是孩子的青春期和教育问题,可见教育、婚姻等生活问题是无国界的共识性话题。
关注生活状态的剧集也具备广泛的情感鼓舞力和启示性,现实题材剧对生活的基本课题和情感的共同需求的挖掘能引发不同国家观众的共鸣和共情。《三十而已》对女性人生和情感状态的演绎引发了韩国女性观众的共鸣,在韩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Duma上:“三十,可以暂时停止成长的年纪”“30岁左右,出错已经晚了”等韩国女性自发发表的论坛帖都展现了观剧后的共情与思考,不少韩国观众提到“我在顾佳、钟晓芹和王漫妮这三个女人身上找到了自己。”
不同文明有着不同的价值体系,因此,对普世价值观的挖掘在跨文化传播中格外重要。我国现实题材剧成功“出海”并广受认可的原因之一,在于通过积极向善的叙事美学发掘本土故事背后具有共识性的价值观内核。《鸡毛飞上天》展现了浙商勇于创新的精神,《欢乐颂》表达了女性独立的思想,《大江大河》讲述拼搏奋斗的故事,《北京青年》借四位北京青年的青春故事传达出敢想敢为、积极奋斗的青年观,讲述脱贫攻坚故事的《山海情》上线YouTube后成为海外评论最多的剧集,在YouTube上诸多海外观众在观看后被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感动。这些剧集通过对普世价值的挖掘达成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
(二)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是展开跨文化叙事的现实语境,现实题材故事获得跨文化传播张力
现实题材剧扎根于时代沃土,叙事主题指向时代故事和社会现状,向世界展现了真实、生动和立体的中国形象,海外观众从现实题材剧中看到当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温暖的味道》构建了乡村图景,《三十而已》《欢乐颂》呈现都市生活故事,《媳妇的美好时代》《小别离》展示家庭生活,《三叉戟》《青年医生》《超越》《安家》则全景式展现各行各业的风貌,这些现实题材剧的叙事主题覆盖社会的方方面面,用真诚的现实主义叙事展现我国特有的时代变迁、社会风貌和人民精神,回应了海外观众对中国的好奇与期待,展现出生动、真实的中国形象。《三十而已》讲述了三位女性在上海的生活,其中不乏对上海都市景观以及生活的展现。在韩国网站Duma和Naver中,韩国观众表示“这是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可以看乡村风光、顾佳的茶厂和漫妮回去的家乡”“通过电视剧看漫妮的故乡、上海和中国文化更有趣”,韩国观众更是将这部剧称为“打破对中国偏见的剧”。
现实题材剧将记录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和人民关切作为创作前沿,这种记录和创作不是对社会表象的复刻和挪用,而是真正触及平凡生活背后的时代脉搏和共性议题,讲述社会的发展与阵痛,聚焦社会热点和焦点。剧中对世界普遍关切的问题和议题的积极展现一定程度实现了跨文化传播的“去他者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与世界对话。同时,现实题材剧不仅展现共识性问题,又秉持文化自信向世界展示中国方案,形成文明间的智慧共享。诸如,《山海情》展现了我国扶贫攻坚的方式,《温暖的味道》提供了乡村振兴的方案,《鸡毛飞上天》讲述创业和经济发展过程,可以说现实题材剧不仅回应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议题,也在无形之中提供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应对方案。讲述浙商故事的《鸡毛飞上天》发行至俄罗斯、印尼、菲律宾等多个国家,在菲律宾播出后平均收视率达到15%,印尼观众表示“这部电视剧展现了中国的过去与现在,让印尼观众了解到中国如何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走上了取得瞩目成就的发展之路”。为剧集配音的演员斑比·达尔塔强调了这部剧的启示意义,“菲律宾多是爱情偶像剧占据主流,这次能有一个讲述中国人如何白手起家的商业故事,对于菲律宾观众来讲是一个新鲜而具有教育意义的题材”。
二、跨文化传播工程对现实题材剧国际传播的外力支持
(一)拓宽宣发渠道,避免好作品“长在深山无人知”的状况
近年来,我国不断拓宽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的渠道和方式,推动更多优秀影视作品在国际平台崭露头角。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施的大型国际传播活动“视听中国”,通过在国际知名影视节展设立“中国联合展台”、互办“视听传播周”等多种形式,为优秀影视作品的国际传播提供平台。“中国联合展台”积极推动《山海情》《功勋》《在一起》等一批现实题材剧在俄罗斯WCM线上展会、戛纳、新加坡等国际电视节展出。华策、柠萌、长信等影视公司探索电视剧“出海”之道,开启了国产剧“出海”由买卖转播权到翻拍权的新模式。其中,关注女性生活的《三十而已》由韩国和越南购买翻拍权,进行本土化翻拍;长信传媒的“南洋三部曲”《小娘惹》《南洋英雄泪》《南洋女儿情》剧集讲述华人在南洋的故事,同时发行于东南亚,不仅对标海外市场探索电视剧“出海”新形式,也促成跨文化IP系列的开发。
(二)加强多语言译配,消解沟通障碍
根植于我国社会文化和时代故事的现实题材剧在跨文化传播中必然存在一定的文化折扣。对国产现实题材剧如何在翻译中既保留中文台词的文化魅力,又能让海外观众迅速理解其中文化涵义是关键。2014年以来,中宣部组织实施“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丝绸之路影视桥译制工程”“中非视听共享”“喀尔喀蒙古语译制项目”等重点项目,帮助国产剧走出去消除语言壁垒。例如,在“喀尔喀蒙古语译制项目”的支持下,《小别离》《生活启示录》等一批精品现实题材剧完成配译成功在蒙古热播,《北京青年》等多部电视剧在东盟国家播出。
(三)完善跨文化播出渠道,打通传播环节
在海外主流媒体和网络视听平台开办“电视中国剧场”,为国产影视作品走出去提供播出平台,华策建设“全球传播宣发一张网”,通过与Netflix、YouTube、Viki等海外新媒体合作,构建自主运营专区和“华剧场”,实现了从一剧一谈、节展销售模式向全球一张网、平台式“出海”的跨越。国内视频平台也积极向海外拓展,腾讯视频、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纷纷建立爱奇艺国际版、腾讯视频WeTV等平台,为剧集的海外播出提供渠道。
三、现实题材剧“出海”的优化策略
尽管我国现实题材剧“出海”初具规模,但还需在传播理念、定制化内容和平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一)转变“出海”理念,打造跨文化“中华潮流”
影视作品的跨文化传播不应仅是单一剧集的“出海”,还应具备持续的内容供应、文化沟通和形成潮流的能力。当下我国现实题材剧的跨文化传播还处于单一剧集热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有规模的传播矩阵。单一剧集的热度是有限的,借力热播剧集的知名度,通过相似或系列剧集的联动,则能带动更多现实题材剧持续性“出海”,形成跨文化传播系列。《三十而已》在韩国等国家热播,引发了韩国观众对同类型剧集的期待。正如韩国观众在Naver上的帖子:“我真的很喜欢看《三十而已》,请推荐一部类似的剧。”《二十不惑》作为在内容和演员上与《三十而已》有联动的剧集,可以借此契机在韩国等国家播出,形成剧集的联动。
跨文化传播处理的是“自我”与“他者”在文化交流中的关系,传播中的反馈和双向流动格外重要。当下我国现实题材剧的跨文化传播多为单向度的,海外观众反馈、交流和讨论的渠道相对匮乏,尚未形成具有对话性的互惠场域。在跨文化传播中,影视公司、创作团队和视频平台也需建立与海外观众对话的意识,在国际媒体平台等开展宣传活动,在交流和互动中打造粉丝文化,通过海外粉丝的参与性生产实现本土文化与海外视角的融合,共同讲述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故事。
(二)建立全球思维,实现跨文化精准传播
我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表现出地区性差异,古装历史剧在亚洲热播,贴近社会现实的电视剧在非洲播出,有节奏感的悬疑犯罪剧“出海”欧美,这一“出海”经验提示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偏好和审美差异。不同国家有着各异的视听习惯和偏好,电视剧在跨文化传播中还需要针对不同国家细化传播方案,在电视剧生产和投放中建立全球思维,实现“千国千策”。一方面,现实题材剧的跨文化精准传播需要依靠海外市场调研和改版。跨文化传播不应是后置的成品输出,而应前置跨文化传播思维,在现实题材剧的策划阶段做好市场调研,找到本土和目标市场共性,实现对不同文化市场的精准分发。成品剧集的“出海”需要进行改版,需与目标国家的影视公司联手,针对当地观众的观影特点和文化特性联合改版,才能真正降低文化折扣。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地区的多语言精准配译十分必要。在YouTube等国际媒体平台上,国产现实题材剧往往只有英文译配版,评论区中“求菲律宾语版”“求印语版”“求葡萄牙语版”等诉求络绎不绝,这也提示了很多不同国家的海外观众渴望观看我国现实题材剧,却因没有配译而无法观看。
(三)搭建基础设施,提供跨文化平台支持
流媒体平台成为海外观众观看中国电视剧的重要渠道。我国现实题材剧的跨文化传播多依赖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媒体进行宣传造势,并在YouTube、Viki等平台开设的频道进行投放。相较于这些社交和流媒体平台,我国还未有覆盖面高、影响力强的跨文化传播平台,剧集海外宣传的自主性不强。面向更广阔的全球受众进行传播,有必要打造国际性投放平台,为增强影视作品的影响力带来强有力的渠道和技术支持。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现实题材剧“出海”在文化走出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推动现实题材剧更有效的跨文化传播不仅需要在内容创作和传播思维方面不断创新,更需要跨文化传播工程的系统支持。
(作者陆绍阳、何雪聪分别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2021级博士研究生。原文刊发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年第12期,本公号转发时略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