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叙事方式,提升传播效能,向世界展示好中国形象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一年来,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认真贯彻讲话精神,不断创新话语表达,加强精准传播,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一、以传播效果为导向,创新叙事方式
广电视听遵循国际传播规律,创新传播理念、方法、手段,善于发掘共鸣点,从“敢讲”“能讲”不断走向“会讲”“讲好”,加快提升国际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
针对部分海外媒体涉疆不实报道,中国广电视听媒体及时推出反映新疆现状的系列报道。总台播出新疆反恐纪录片《暗流涌动——中国新疆反恐挑战》全片及碎片化视频通过44种语言传播,引发8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700家主流媒体广泛转发转播,累计触达海外受众4.3亿。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制作《欣疆之行》系列报道,记者刘欣深入探访新疆的城市、农场,深入普通民众的生活,以个性化视角展现新疆真实状况。
(二)追寻共同价值,放大文化共性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广电视听媒体加强国际叙事,书写小故事大时代、小人物大精神、小切口大视角,把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例如,《瞬间中国》《我们都是追梦人》《追光者:脱贫攻坚人物志》《天山南北》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讲述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精神状态和奋斗历程,再现中国人民逐梦小康的鲜活生活,在海外广受好评。总台《瞬间中国》记录了多个“瞬间”的故事,展示了中国人在面对这些瞬间的抉择。人文纪录节目《天山南北》以个体情感叙事展现新疆普通人百姓的真实生活。这些节目摆脱了传统宏大主题模式,讲的是普通百姓的寻常故事,向全世界传达了中国人民爱岗敬业、诚信友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
用“第三方叙事”“外籍高端访谈”等方式动员海外媒体、了解中国的外国人从不同的视角来解读和传播中国,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外籍导演拍摄制作,外籍主持人、专家、在华外国留学生、在华外侨出镜担任讲述人成为部分优秀国际传播内容的重要创作手段,涌现出了以《柴米油盐之上》《米尔斯探秘中国》《骑行中国》《走进大凉山》《在中国寻找答案》《红星何以照耀中国》为代表的优秀纪录片,以及以《纽带》《荧屏上的中国共产党形象》等为代表的讲述中国发展故事的短视频节目,这些作品登陆国际主流媒体,产生了良好传播效果。此外,一些广电机构借助网络红人热度加强海外传播,推出国际传播短视频大赛、网红大赛等活动,助力国际传播,“中国-东盟网络短视频大赛”“百年风华美好生活·国际短视频网红大赛”“中俄网络短视频大赛”等活动成为国际传播工作亮点。
二、着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向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
广电视听机构加大国际传播推进力度,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精心策划品牌活动,切实增强对外传播实效。
广电视听机构的国际传播策略不断升级。广电总局配合国家外交工作大局,策划实施亮点项目,拓展区域媒体合作伙伴关系,借助国际组织多边对话机会积极发声,国际传播空间持续扩展。总台加强国际影响力建设,积极参加国际节展,赢得国际大奖。在2021纽约国际电视电影节评选中,CGTN创作的《紧急状态:纽约24小时》《重现:欧洲24小时》《武汉24小时》《古巴裔美籍插画家埃德尔·罗德里格斯》《我们的塑料世界》赢得五项大奖。省级台积极组织主题性国际传播活动,不断提高声量。广西台组织“中国—东盟青年主播创造营”等系列活动,获得国内外主流媒体报道。广东台联合美国探索频道开展“中国大湾区主题周全媒体展映活动”,并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展示,到达境外3亿多受众,海外浏览量超4.3亿人次,美联社、法新社、彭博社等600多家境外媒体关注报道。
(二)推动精准发行,做好中国故事区域分众传播
(三)拓展社交传播,推动中国故事潮牌风行海外
中国广电视听媒体积极利用社交媒体拓展国际传播。从《唐宫夜宴》到《只此青绿》,从《中国节日》到《中国节气》,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出中国式浪漫,以新的视听语言打造中国文化“潮牌”,赢得海外点赞。
(四)加强译配和传播效果评估,着力提升国际传播实效
国际传播效果评估陆续展开。芒果TV国际APP在部分市场加强用户调查,分析海外用户需求,适时调整传播策略。新疆台加强调研发现海外市场需求,促进社交平台评论,增强作品海外传播热度。四达时代在了解到非洲儿童“想知道雪是什么样子”“如何在雪中玩耍”的意愿之后,及时创作原创动画《卡卡冬奥行》,介绍北京冬奥项目和场馆,讲述中国人的冬奥故事,传播针对性有效性显著增强。
(执笔:周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